前段時間,兩會經常提到一個熱門詞“碳中和”。那么碳中和究竟是什么呢?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負相抵。 “碳中和”其實是一個正在努力實現的方向,是指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在一年之內,生活、工作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 “碳中和”為什么總是和“碳達峰”一同出現? “碳中和”和“碳達峰”經常一同出現,那么兩者有什么區別呢? 碳達峰:當每年碳排放量不再增加、達到峰值,由增轉降的拐點開始出現,就叫碳達峰。 碳中和:一定時期內,二氧化碳的消除量=排放量。 當然,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并非易事,我們國家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 意味著中國將用30年時間從碳達峰完成碳中和,走完發達國家需要70年才走完的路。
全球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左)絕對排放量 (右) 人均排放量 建筑行業如何實現碳中和? 建筑行業每年約50億噸能源消耗、130億噸二氧化碳,如此之高的碳排放,若想實現碳中和,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試想,未來的建筑,在建造、使用上基本不排放二氧化碳,這對于溫室氣體排放占世界總排放量三分之一左右的建筑業將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零能耗建筑。 所謂“零能耗”并不是指建筑能耗為零,而是通過各種手段,實現耗能、碳排放被抵消,實現平衡。
零能耗建筑的標準是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的: 一是減少能耗需求,如減少熱損失: 在結構上面采用盡可能小的外表面,并且通過對窗戶、屋頂和墻面的保溫,減少建筑熱量的損失。 二是要自備新能源設施: 比如現在的建筑,想要熱水,就得通過屋頂的太陽能,而零能耗建筑對于能源需求幾乎可以全部自發。 為了做到真正的環保,讓餐廳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建筑師在餐廳的屋頂上覆蓋了一整面的太陽能玻璃板,共計1066塊,每年可生產 60000 kWh 的電能供餐廳使用,夜晚的路燈也采用了太陽能面板來進行供電。 利用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建筑在65%的時間內都是自然通風的。由室外濕度和溫度傳感器控制的百葉窗在需要空調時自動關閉。 結 語 無論碳中和還是零能耗,都是為了保護日益脆弱的地球生態環境。 作為建筑行業的從業者,要高度認識碳中和帶來的革命性改變。 因為要實現“碳中和”,建筑行業幾乎所有的標準規范都需要整合節能減排的相關要求,行業標準和規范大幅度修改不可避免。 身處其中的建筑企業,必須做好準備,才能在未來促進“碳中和”政策下保持發展勢頭,并贏得先機。
|